不成熟的大蒜贸易市场
几年来,以济宁的"一大片出口公司"和金乡的两大所谓"龙头企业"为主所展开的"大蒜国际贸易"赖以存在的基础是:降价再降价,赊销再赊销.结果是肥了外国人坑了中国人.
比方说***公司吧,它70%的业务是对巴西出口.巴西让它"扬名"金乡.可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状况:一开始巴西客户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与一外贸公司做业务,为了独揽业务,它甩掉中间商抹(MA)去客户头上的"金箍咒"--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货到后45天承兑方式.这样,它真的就独揽了那个客户75%的业务.可是这里面的隐患它并不知晓(客户到期不付款,银行不会象在信用证方式下那样去担保付款),结果在以后的生意里几乎每年它都要丢掉大笔钱财.可是,它对巴西市场产生了"吸毒上瘾"式的依赖--不做就没业务了,就不好到县领导那儿领那几句夸奖去了.没办法它就只能在那儿强撑着.
***公司的"业绩"着实让金乡的另一家民营"企业家"眼红的要死."企业家"要争光,要与***公司争夺客户,它就跑到客户那里承诺"三个月付款没问题!",当然.....挣过来了,可以和***公司在客户那里平分秋色了.最终结果,去年秋季,民营"企业家"和***公司各损失了2000万!原因是客户因走失被关进了监狱. 还有更惨的,民营"企业家"去年6月份通过低竞争把别人已经签到手的合同抢了过去,签过合同的公司本来都已经把包装下放到各点了,因客户撕毁合同而不能把货发出去,被迫赔偿给各蒜点总共20多万的损失.这损失的20万到哪里去了?很显然被巴西市场赚去了,而老百姓的蒜更惨,只能从1.45元的价格下降到0.96元的价格,想想看损失何止20万哪?
......
还有济宁的一帮子和菏泽的***公司们,出口大蒜专门为"吃退税". 本来,国家发放退税是为了刺激农产品出口,可刺激来刺激去,引发了外国政府的不满--反倾销等措施.象巴西政府专门对中国大蒜征收每吨480美圆的税收.了不得,想想看就现在原料每吨不到2300元的价格,那些出口公司们都成天哼哼哈哈提意见;价格太高了,涨得太快了,市场得大跌.算算看,我们现在大蒜价格才不过300美金(2300除7.6),巴西收的税都比我的成本还高,老百姓的血汗钱就是每吨480美金的税啊.巴西每年进口中国大蒜5.5万吨,收了我们20000万(480*5.5万*7.6)人民币啊!
那些成天想在领导面前露脸的"龙头企业"们,扪心自问,你们到底做了什么事儿?只是为"吃退税"还是为了露脸?反醒反醒吧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