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大蒜贸易网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242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中方多部门发声,没事不要去美国

[复制链接] 编辑

1344

主题

4217

帖子

4217

积分

营长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4217

荣誉勋章:

在线时间
1112 小时
金钱
8352
主题
1344
帖子
4217
精华
2
积分
4217
注册时间
2018-3-28
最后登录
2025-5-1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5-4-12 10:13:1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“没事别去美国”,中方多部门发声,


2025-04-11 10:15来自北京

中美关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,特朗普一味地拔高关,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中方的反制将对美国造成哪些冲击?这些代价美国能付得起吗
近日,中国教育部发声,提醒留学人员赴美学习时增强防范意识,与此同时,中国文旅部也罕见发声,提示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。有专家分析,中方的提醒也可以被视作对美国的“警告”,让其尽早认识到打关税战的风险。
【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引发了连锁反应】
中方的反制组合拳已经开始
众所周知,中国是美国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之一,我国文旅部发布的风险提示,将直接导致赴美中国游客数量下降,从而对美国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造成显著冲击,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短期收入减少上,还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。
事实上,美国政府此前新颁布的移民政策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反感,包括大量欧洲国家在内,都发布过“谨慎前往美国”的警告。
此外,我教育部发布的留学预警,也将进一步打击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招收中国学生的能力,中国留学生是美国大学学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,尤其是对于一些依赖国际学生支付高额学费的学校来说,这一损失将极为严重。
中方的警告和反制措施向全球传递了一个信号:美国当前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,甚至可能威胁到外国公民的安全与权益。
这对于美国长期给自己塑造的“开放、包容”国家形象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打击,不仅将美方的真面目暴露无遗,还会影响其软实力。
而以上两点,只不过是关税战开始前的连带影响,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,不仅会增加美国出口产品的成本,还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被打乱,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。



【中美“脱钩”的代价美方承受不起】
和中国“脱钩”的代价美国承受不起
尽管目前美方表现出了“不惜一切代价”、“优先针对中国”的态度,但大量的业内人士却对此不抱希望,认为特朗普政府远远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从客观角度上来看,美国无法承受和中国“脱钩”的代价,中国不仅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,也是其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主要出口市场。
一旦全面“脱钩”,美国企业将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,进而面临销量下滑和利润缩水的问题。
与此同时,美国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,严重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及生产加工能力。
如果强行与中国“脱钩”,美国将不得不重新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,而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,短期内难以实现。
而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,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最终都会导致美国老百姓承担更高的物价水平,从而加重通货膨胀压力,使其本就高昂的生活成本再次提高。
更重要的是,市场的运行有固定的规则,不是美方能随意动摇的,美国选择了“脱钩”,自然会有其他国家填补这个空白,到时候美国不仅没拿到任何“好处”,还会丧失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。



【中国在贸易战中更有韧性】
特朗普政府会先低头
截止到目前为止,美国政府的已经收到了一些“投降书”,而这显然远远不够解决美国当前的困境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中方毫不退缩的态度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密切关注,无论是已经想好对美投降的,还是那些保持观望的,都在等待这场“关税战”的结果。
这就注定了这场博弈必然是一场“长期斗争”,而显然时间并不站在美国的一边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且内需旺盛,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。

【美方加税害人害己】
与此同时,中方拥有多种手段应对贸易战,包括调整汇率、限制稀土出口以及通过非关税壁垒等方式进行反击,这些措施可以精准打击美国经济敏感点,迫使对方重新考虑其策略。
不难预见,在中美贸易战中,中国可以凭借市场规模、产业链完整性以及全球合作伙伴的支持,在这场长期较量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这意味着,本来就“耗不起”的美国政府已经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,放弃加税太丢面子,继续加税实力又不允许,各国只要继续保持观望,就足以让美国的处境“雪上加霜”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简洁论坛|手机版|小黑屋|国际大蒜贸易网 ( 鲁ICP备11033414号-9 )

GMT+8, 2025-5-10 14:16 , Processed in 0.05498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